火狐体育官方版专注于废气处理行业,分析各行业废气污染因子,解决工业废气治理难题,让废气达标排放,通过环评!
  咨询电话:13828700816

废气塔

宝鸡市渭滨区:用生态“含绿量”催生发展“含金量”

来源:废气塔    发布时间:2024-06-03 17:16:32

  初夏的一场细雨过后,徜徉在秦岭脚下、渭水河畔的渭滨区,只见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洁净如洗;绿带缠绕的生态大道,车辆如梭;郁郁葱葱的生态游园,风光旖旎;奔流不息的“母亲河”,横贯全区。望秦岭,绵延起伏,层峦叠翠;看渭水,蜿蜒流淌,水鸟翩跹。

  漫步山水田园、秀美上川,纷至沓来的游人,赏美景、品美食、观民俗,消费带“三产”;枝蔓上的串串葡萄,仿佛“绿色银行”;芬芳馥郁的玫瑰园里,“花”海点成“金”;挂满枝头的花椒,让“麻豆豆”变成“钱串串”;西部传感器产业园一批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化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加速崛起……每到一处,记者都可以感觉到“美丽生态”变成“美丽经济”的喜人景象。

  这是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摘取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桂冠、清姜河获评全国“最美家乡河”之后,奋力向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目标昂扬奋进的真实写照。

  那么,渭滨区是如何践行“两山”理念,同步提升含绿量、含金量、含新量,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赢”的?

  “生态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始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立足自身优势,锻长板、补短板、促转型,奋力书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精彩答卷。”宝鸡市委副书记、渭滨区委书记段小龙说。

  让山更绿。中央水塔、中华祖脉大秦岭,是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和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在渭滨,石鼓镇、神农镇、高家镇3镇27个行政村地处秦岭北麓浅山区,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78%。这里,山峁台塬沟壑纵横,12条河流密如“蛛网”,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省级自然保护区、市区级国有林场,既是最宝贵的绿色“碳”库,也是最有潜力的发展良地。

  对此,渭滨区以最坚定的决心、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措施,全面落实“河湖长责任制”,在“绿”字上下功夫、在“水”字上做文章,以刮骨疗毒的勇气,当好秦岭生态卫士;对破坏生态环境踩“红线”,敢亮剑、出重拳、下硬茬,“无禁区”“零容忍”纠治秦岭区域违建别墅、小水电站等,先后拆除违反相关章程的建筑12万平方米,铺设管网,封堵排污口。相继建成了古弓鱼公园、九龙山公园、清姜河生态景观公园、姜水园等,修复生态49万平方米,建成数字秦岭智慧管山综合监管系统,网格化监管线上线下相互连通,保护了栖息在秦岭北麓的13科28种兽类、19科63种鸟类等野生动物,这里吸引了中华秋沙鸭等多种珍稀物种栖息。

  让天更蓝。建立“11+3”“2345”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机制,长效化开展工业废气污染防治、机动车尾气治理、施工扬尘整治等专项行动,实现燃煤锅炉全清零、散乱污企业全治理、工业污染源全改造,镇街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实现全覆盖,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年稳居四区第一。

  让水更清。突出渭河流域污染治理,完成12条河流确权划界和岸线处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实施渭河支流生态提升等20多个河流生态治理及修复项目,启动渭河1500亩生态提升工程,绿化道路水系157.8公里。清姜河获评全省幸福河湖、第二批全国“最美家乡河”。

  让土更净。严格执行规划环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制度,执行率均达到100%;严控化肥和农药使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危险废物集中处置率100%。常态化开展专项节能监察,严禁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低效益行业盲目扩张、低水平重复建设。目前,城区每500米就有一处绿地游园,城镇居民人均绿地面积12.7平方米,绿化覆盖率56.2%,森林覆盖率56.6%,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100%、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率97.2%;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率100%,无劣V类水体、未发生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

  如今,走进渭滨,观赏山清水秀的生态美景,满眼翠绿,仿佛置身“富春山居图”;醉心林木花草,犹如品读怡情诗句,又如赏鉴画作,让人不出城郭而获绿景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水韵之乐,处处展现“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青山有色花含笑,绿水无声鸟作歌”的秀美画卷。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含绿量大,不光是绿色生态之美,更是绿色产业之美。”渭滨区委副书记、区长吴昱昕说,“我们依托秦岭北麓自然生态资源禀赋,致力把绿水青山‘高颜值’转化为金山银山‘高价值’,在生态农业上下功夫、在文化旅游上出实招、在特色产业上求突破,厚植绿水青山底色、彰显金山银山成色,点‘绿’生金,让产业‘含金量’越来越足。”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石鼓镇李家槽村依托良好生态资源,成立秦岭玫瑰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党支部+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玫瑰产业园500余亩,把145户群众镶嵌在“花”的产业链上,精心打造集食用玫瑰标准化种植、产品深加工、休闲观光、科技研发于一体的“秦岭玫瑰”品牌,形成1.5公里观光长廊和玫瑰主题花海公园,连续三年举办“玫瑰之缘相约渭滨”宝鸡秦岭玫瑰文化旅游节,吸引观光游客50余万人次。

  过去,地处秦岭北麓鸡峰山旅游风景区脚下的茵香河村,是出了名的贫穷“后山村”。渭滨区在“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中,把绿色生态融入文化旅游之中,聚力打造都市近郊游的“后花园”,探索茵香河流域生态环境修复与产业创新发展EOD模式。如今的茵香河村风景秀美,络绎不绝的游人和众多拍照打卡的网红点,成了茵香河畔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年底,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

  关中“未来乡村”是啥模样?渭滨区创思路、求突破、谋得深、想得远,提出打造自然生态、产业兴旺、低碳宜居、文化赋能、和美安定、创业共富的关中“未来乡村”新样板,整合上川、晁峪、新安3个村,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员用在创新链上、把群众嵌在致富链上,探索“村村抱团、村企村社联动、职业经理人入村”发展运营模式,联合成立村级资产管理公司、峪见新川股份运营公司,实行“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营销、统一结算”,村民通过资产入股、务工参与,成为公司“股东”“员工”,分红赚薪金。目前,“日兆山谷”农旅田园体验基地游人如织,“晁金儿”菌宴“一桌饭”特色美食脱颖而出。

  让文旅“热起来”、沿山群众“富起来”。渭滨区积极探索“生态+”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划定基本农田3万余亩,启动实施“百万亩绿色碳库”试点示范基地、林麝养殖等生态项目,快速推进晁峪河乡村旅游综合体建设,提升石鼓现代农业研学园区,打造卒落村写生基地等8个网红村,以坡地旱作大樱桃、龙山玉珠好葡萄、秦岭瑾瑜红玫瑰、秦岭首峪晁金耳、蒲丰佳禾蒲公英为代表的“渭滨五宝”走出宝鸡,畅销国内外,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下村全部清零。去年,渭滨区举办海峡两岸同胞拜谒炎帝神农典礼等文旅活动12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1亿元,同比增长88%。

  渭滨区作为国家“一五”和“三线”建设时期重点布局的工业要地,坚持走“工业城市生态最美、生态城市工业最强”的路子不偏移,历经多年发展,现已形成机床工具、轨道交通、石油装备、航空航天等“六大产业集群”和传感器、数字化的经济、机器人、微电子“四大新兴起的产业”。目前,全区拥有工业公司1300多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公司234户,建成院士工作站5个,国家和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7个,培育“专精特新”企业19户、高新技术企业126户。

  雄厚的生态工业基础,得益于“两山”理念的实践探索。渭滨区把改善工业生态环境作为保护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对于不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企业,坚决予以整改甚至关停,下猛药整治“散乱污”、出重拳清除“僵尸企业”,盘活资源、引资嫁接。对涉气企业,要求安装废气处理设备,建设绿色车间,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大气污染;对涉水企业,要求建立污水处理设备,安装在线监控系统,更新生产设备,推行水资源循环利用、达标排放。

  良好生态环境既是自然宝库,也是经济财富。渭滨区让传统产业“老树新发”、新兴起的产业“插柳成荫”,催生发展“含新量”,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把发展数字化的经济作为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推进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助推器”,布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政务信息化、城市智慧化”,让互联网“加起来”、传感器“联起来”、机器人“动起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发中心、宝鸡西工大智能传感器研究中心等52个产学研项目落地生根,长岭电子等48个新品研发项目入围陕西工业新产品研究开发项目,凌云科研配套中心、合力新能源叉车等43个技改项目投产达效。建成智慧工业云平台,为300余户企业数字化改造赋能。在大企业大集团的引领下,长美科技、新福泉、思迈龙等一批有科学技术实力的民企加速崛起。

  为了把科学技术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水平发展的“最大增量”,渭滨区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设立秦创原渭滨创新促进中心,支持链主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联合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关,推动秦川机床创建国家工业母机创新中心,实施“揭榜挂帅”,突出服务总部、稳存扩增,推进科技型企业“登高、升规、晋位、上市”。西部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引育智能传感器、半导体集成电路、微电子等产业链上下游52户企业,在高端制造、设计研发、应用测试、孵化培育、人才教育培训等方面持续发力。神舟系列载人飞船、C919大飞机、探月“嫦娥”等“大国重器”的部分零部件,都凝结着渭滨区一些高新技术企业的智慧。

  宝鸡市生态环境局渭滨分局局长杨西平和记者说:“实践证明,没有绿水青山,就没有金山银山。站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新起点上,区委、区政府擘画创建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新蓝图,恰逢其时,大有可为。我们坚信,只要全区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咬定青山不放松,就一定能把美好的新蓝图变为现实。”(渭滨区委宣传部供稿 庞文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