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消息(记者王利)“这一个项目虽然投资不大,但是它的意义非常大。”近日,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开展的“伴随式”采访活动走进芜湖市白马山水泥厂,海螺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汪鹏飞如是说。
汪鹏飞说的项目,就是位于芜湖白马山水泥厂的海螺二氧化碳捕集纯化示范项目,项目已投资6200万元。相较于营业收入和总资产双双跨过2000亿元大关的海螺集团,5、6000万元的投资的的确确是个“小项目”。
2016年9月,习亲自将《巴黎协定》批文提交联合国,中国正式成为第23个缔约方。《巴黎协定》的目标要求是2030年前全球减少45%的二氧化碳总排放量。
作为基础原材料工业,水泥工业对于全球经济发展具备极其重大作用,但同时二氧化碳排放量也较大。
不过,对于海螺而言,二氧化碳捕集纯化示范项目上马之前,却有诸多问题摆在海螺面前。“二氧化碳捕捉有关部门并没有强制性要求,不投也没关系,也没人找海螺。”一些反对的声音随之出现。
“因为企业的投资,要看经济效益,项目当时投的时候,我们有这方面的考虑,它的经济效益很难预测,甚至有可能亏本。”海螺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汪鹏飞说。即便是几千万元的“小项目”,想要上马也并不容易。
2018年10月底,海螺集团建设的世界首条万吨级以上水泥窑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纯化环保示范项目成功投运,每年生产5万吨纯度为99.9%以上的工业级和纯度为99.99%以上的食品级二氧化碳。
在海螺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汪鹏飞看来,“当时做的时候不是追求经济效益,其实是考虑企业社会责任,为行业企业树立标杆,实现绿色发展节能减排。如果海螺不做到,我们怎么去当标杆?”
“项目对推进我国乃至世界水泥工业节能减排具有深远的示范意义。”海螺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汪鹏飞说,作为世界首条万吨级以上水泥窑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纯化环保示范项目,其意义不言而喻。
今年5月8日,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在海螺调研时指出:遏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全球共识,碳捕集纯化是落实国家环保减排战略部署的重大举措,海螺集团率先建成碳捕集纯化项目,走在了行业前列,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白马山水泥厂水泥窑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纯化环保示范项目,由海螺集团与大连理工大学联合研发。在烟气洗涤塔旁,一条管道连接着两个大大的金属球,水泥窑烟气去除粉尘等杂质后,到达吸收塔内被吸附剂吸收形成富液,再通过加热析出95%纯度的二氧化碳,最后精馏到99.9%工业级纯度和99.99%食品级纯度的二氧化碳产品,从而完成碳捕捉,控制碳排放。
白马山水泥厂厂长金峰介绍,产出的二氧化碳产品可大范围的应用于焊接、食品保鲜、干冰生产、激光、医药等领域。
今年3月30日,继二氧化碳捕集纯化项目之后,海螺白马山水泥厂干冰项目的顺利投产,实现二氧化碳产品转化,自主开辟了一条利用企业副产品的新途径,在“绿色生产”的同时,实现“变废为宝”。“目前已销售块状干冰125吨,柱状干冰128吨。主要销往合肥、南京、上海。”白马山水泥厂厂长金峰说。
近年来,安徽海螺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以科学技术创新为支撑,不断加大投入,发力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加快绿色转型,推动企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目前,海螺集团下属公司有32座矿山入选国家级绿色矿山,6座矿山入选省级绿色矿山。为打造美丽长江经济带,海螺下属33座码头所有皮带廊道全封闭。
今年5月,历时三年多的研发攻关,海螺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套国产化高温高尘SCR脱硝项目在芜湖白马山水泥厂顺利投运,氮氧化物排放满足安徽省标准,经测算,一条日产5000吨生产线吨,项目推广后,年可降低氮氧化物排放约130万吨。
海螺还在不断延伸绿色产业链,依托水泥生产线,海螺积极推广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和固废危废项目,目前已在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和海外成功推广106个环保类项目,规划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形成年处理生活垃圾1062万吨、固危废443万吨的处置规模。
今年3月30日,继二氧化碳捕集纯化项目之后,海螺白马山水泥厂干冰项目的顺利投产,实现二氧化碳产品转化,自主开辟了一条利用企业副产品的新途径,在“绿色生产”的同时,实现“变废为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