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狐体育官方版专注于废气处理行业,分析各行业废气污染因子,解决工业废气治理难题,让废气达标排放,通过环评!
  咨询电话:13828700816

喷淋塔

一家民企的创新“郁闷”(产经观察)

来源:喷淋塔    发布时间:2024-03-30 02:27:51

  “非公有制企业搞创新,真不易!”北京清新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原国电清新)董事长张开元回首自己十几年的创业、创新之路,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

  对于成功者,当初所有经历的挫折和磨难都会成为资本。但是,今天坐在记者面前的张开元,却没有显露出一点骄傲。为了创新,连5元高速公路通行费都要省下来绕道走的张开元,回忆起创业之路不无感慨:“非公有制企业创业本来就不容易,如果还制定了一个很高的目标,非要走创新之路,那就是难上加难。今天,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就特别想把清新环境创新发展中的感受分享给大家,让全社会更加关注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创新发展,让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更容易成功”。

  如果说国外主流技术是淋浴,那么清新环境的装置就是洗衣机,“洗涤”强度可提高30倍

  2001年创立的清新环境,目前是国内火电脱硫除尘领域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让这位后来者成为“龙头”的法宝,就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集旋汇耦合装置和管束式除尘除雾器于一体的单塔一体化超低排放技术。

  清新环境选择创新发展之路,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偶然性是当初刚好发现了一条技术路线;必然性则是张开元一贯认为,有些领域仅靠技术引进很难解决根本问题,比如在一些国外试图垄断的领域和一些国外没有需求的领域,自主创新就变成必由之路。由于长期在电力系统工作,张开元深知国外不像中国对火电有这么高的依赖,缺乏研发动力,因此最适用于火电的大气污染物减排技术可能只能在中国产生。

  中国火电污染减排的现实证明,张开元的判断是正确的。今天,中国的火电排放标准是全世界最高的,过去引进的国外火电烟气治理技术已很难达到一定的要求。而由于当初只是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做得并不到位,随着排放标准一再提高,减排装备不得不一直做加法:三层喷淋不行就变四层或五层,一个脱硫塔不够就再建一个,干电除尘器无法达到一定的要求就加装湿电除尘器……结果导致电厂改造和经营成本大幅度增加。

  另辟蹊径的清新环境,成功跨越了走老路的技术陷阱。经过上百次试验,一套具有强大清洁功能的旋汇耦合装置诞生了。“旋汇耦合这四个字是我们自造的,它是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使烟气通过旋汇耦合装置时产生旋流、汇流,通过耦合作用形成可控湍流,从而大幅度的提升脱硫效率。” 张开元形象地打比方说,“如果说国外主流的空塔喷淋技术是淋浴,那么我们的旋汇耦合装置就是洗衣机,‘洗涤’强度能大大的提升30倍。”

  清新环境的技术能用远低于国外主流技术的成本,使火电机组达标排放,甚至实现超低排放。比如,使用清新环境技术的重庆神华万州电厂1号机组,其排放水平已低于天然气机组的排放标准,而改造成本却只有常规技术的1/2。

  如此颠覆性的技术创新,对于非公有制企业而言,最难的不是技术上的一竿子插到底,而是荷包见底。回忆起十几年来的创新之路,张开元感触最深的是两个字:缺钱。

  2001年,张开元刚创业时筹集了1000万元的资金。旋汇耦合装置在实验室里是那么诱人,但要将其转化为工业化应用却是如此艰难。本来对请到的国内一流的空气动力学专家寄予厚望,但是面对一次次失败,专家们也都束手无策。而公司账户上的钱却眼看着一天天减少。到后来,连买实验设备和发工资的钱都没有了。

  2002年,张开元坠入人生低谷。白天到处借钱,从几十万到几万,最后到几千元也要借。借到钱,就去买实验器材,把实验继续下去。晚上则住在借来的毛坯房里,啃着方便面恶补空气动力学原理,累了就躺在硬纸板铺的钢丝床上打个盹。

  从那时起,张开元由迷信权威转为相信自身。他坚信,实验室能行,放大到工业领域也应该行,一定是哪个环节出了差错,只要找到这个“魔鬼”,问题就迎刃而解。经过上百次建了拆、拆了再建的实验,幸运之神终于光顾张开元。一个周末,他发现了一个异常的参数,改进以后,旋汇耦合装置成功运转起来。

  本世纪初,随着电力行业环保风暴的袭来,火电机组都要上脱硫设备,很多环保企业都赚个盆满钵满。而手握自主创新技术的清新环境却到处碰壁。

  “明明技术指标比国外好,可因为是名不见经传的民企,就是没人信你”。张开元坦言,那时就像怀揣着无人赏识的和氏璧到处推销,磨破了嘴皮也信者寥寥。但他也对当时不少电厂的做法表示理解,“如果我是甲方可能也会选择国外设备,那样风险小。就是设备有点问题,也不用担责任,毕竟我用了国外先进的技术。但用非公有制企业的设备,而且还是自主创新技术,万一出了问题怎么办?”

  天无绝人之路。2004年,清新环境终于迎来一次机会。一家发电厂因拿到了政府国产化项目扶持基金要采购国产设备,这让清新环境有机会一试身手。起初,甲方也不相信自主研发的技术,要求张开元必须完全按照国外技术路线先做一个技术方案,然后再使用自主设备。

  “甲方的想法很简单,如果你的东西不行,直接拆掉就是了。因此,我们心里明明清楚自己的系统只要一层喷淋设备就行,但也只能像国外一样搞了三层。”张开元说,“那时已经发现国外设备设计上的缺陷,但也只能背着甲方尽力优化国外设计,否则甲方根本不会同意。”

  本以为万事开头难,经此一役,清新环境的技术能够一炮而红,可开拓市场的艰难远远超出想象。“以前我们想,用了我的设备觉得好,市场就一定会打开。后来发现,我们仍旧是天真了,其实后面的路依旧很漫长,要做大量艰苦的拓展工作,才能最终让市场接受。”张开元说:“创新型技术实现产业化、市场化,一点都不比从实验室走向工业化容易,甚至更困难。”

  2006年,脱硫装备产业迎来市场高峰期,清新环境获得的项目却很少。直到国家排放标准不断的提高,大量脱硫设施要提标改造,而有些电厂没有建双塔的土地指标,依赖原有技术路径走不通了,可在原脱硫塔内通过技术改造实现排放达标的清新环境,才终于迎来了发展契机。

  已经走出困境的清新环境已成功上市。曾经那么缺钱的张开元,如今迎来许多银行主动上门贷款。张开元感慨,民营高科技企业最难的是创业阶段,与锦上添花比,他们更需要雪中送炭。“当初如果不是创业伙伴选择了和我一起坚守,后来要不是他又拉来一位有资金实力的地产商加盟,我们肯定早就饿死了。”

  公司上市以后,张开元觉得应该用市场的手段支持创新创业者,因此公司成立了 “清新诚和”基金,专门用来扶植当初像自己一样被钱困扰的创业企业。张开元说:“这样做就是让有志于创新的年轻人,不要再像我当初那么艰难。但是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真正处理问题还是要靠全社会的力量。只有全社会特别是金融系统真正能全力支持小微企业创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才能真正打开。”